维护,作者提出了有所作为的调整古迹维护的脚步,实现动态的保存观,那就是即要保存历史,又要明白我们正在创造历史!创造建筑历史!
由著名建筑设计师刘亚波著的得道的建筑学,从八个方面对建筑学进行了详细的理性的分析和思考。
到底什么是建筑学?每一个人可能会讲出一些众所周知的有目共睹的人人皆可见到的事物来,但没有一个完整的诠释。而刘亚波在得道的建筑学中,从哲理的高度对建筑学进行了全方位的扫描。
书中全面阐述了有关建筑学的相关理论及其有益的思考。对建筑空间、建筑场所、城市建筑、建筑的哲学思想、建筑对绘画的影响、建筑对音乐的影响、建筑与经济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建筑设计上创新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
从有人类以来,建筑便开始产生了。无论是住在山洞中,还是住在高楼大厦里;不管是住在深山老林里,还是住在繁华的闹市中;建筑便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而前进。古人类的洞穴,那是自然建筑的杰作;现代的城市乡村的各式各样的建筑,那是经过千年风风雨雨灵魂的洗礼后的结晶,因而,也是千年修成正果,得道后的建筑学。
然而,时代在发展,对建筑学的道行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仅满足于一般的栖身安息之所,更要考虑构建和谐自然的人类社会并与之相适应。
对此,全书都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与积极的思考与探索。
对于建筑空间,如何进行充分的考虑,以利于让人类更加舒适的在这个环境中愉快的生活。
人是生活在各种各样的空间之中的。离开了合适的空间,人类将会怎样?我们无法想象。怎样的空间结构,才能满足当代人的理想需求,这便是富有才华的建筑师们不得不认真对待的问题。建筑的空间广而泛,如何抓住重点,关键在于以人为本。一切以人为本,空间的设计自然会体现出高度的人本思想来,空间便会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生命力来,否则,空间便会变得死气沉沉,让人窒息!这样的空间在人类社会越少越好!
建筑的场所也是一个非常广大的概念。但如果与空间结合起来,就会使我们对场所加深理解。场所与空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空间与场所是密不可分的。但又有很大其别。其区别主要表现在:空间是可见的、可以触摸得到的物的形态,而场所不仅包括了空间的一切,还包括了其他的内容;空间一旦形成,便是静态的,固定的,而场所却是动态的、不固定的;比如会场,作为会场的空间是固定的,但作为开会的场所却是动态的。因为这个会场不仅仅用来开会,还可用来做其他的用途。人们通常看到的空间是空的,不是空的那就不是空间了。而场所确是充盈的。空间是相当于电脑中的硬件,而场所包括了硬件和软件的内容。空间只是场所的一种,而场所却是全部——我们感知感觉的全部。空间的功能是有规定的,而场所的功能确实没有规定的,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空间是三维的,而场所是多维的。空间是有边际的,而场所的边际要依场况而定。
通过比较,我们会明白空间与场所对于建筑的重要性。也是设计者们积极探索的值得创新的地方。
关于城市的建筑,没有建筑就没有城市,但有建筑不一定就会有城市。那么,城市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城市的建筑又是怎样一步步形成的自己的特色的呢?书中没有给出现成的答案,但作了积极的探讨。城市形成的物资基础是有丰富的物产,其政治基础就是稳定的国家状态。一个不稳定的国家,即使非常漂亮的城市也会毁于人类自己的手,现在每天都在上演着这样的悲剧!城市形成市形成的直接动因就是人们的集中交流、交易、居住、生活。
对城市的形成只作了简单的的描叙。同时对城市的一些特质也进行了理性的分析。如城市的地理特质、城市的文明特质等等。对城市的11大系统和对城市的管理也提出了详细的阐述。同时对城市的财富效应和对现代城的批判。对现代城市的许多病垢进行了大胆的批判。建筑对城市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破坏越来越厉害,城市垃圾不良的建筑越来越多。
关于建筑与哲学的关系的思考。无论如何,人类是生活在一个地球上的。没有一样做到文、理、义三者并重。还引用了唐?李翱“故文虽深,理虽当,词不公者不成文,亦不能传也。文、理、义三者兼并,乃能独立于一时,而不泯灭于后代,能必传也”建筑也是这样的。建筑也要用好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才能将美好的建筑传诸于后世。
在维多利亚时代的建筑风格一章中,简单介绍了维多利亚女王,以及在她那个时代,英国的强大,日不落时代,给英国的殖民建筑也打上了标记。繁荣昌盛的科学,艺术和哲学的创作,使得那个时代的建筑大放光彩,特有的风格体现在乡村别墅的烟囱和室内的壁炉上。这是那个时代的人们的梦想嘉园。也是那个时代特有的建筑风格。尤其是烟囱的创造,更显得建筑的诗意盎然。而中国同时代的建筑,基本上不关注烟囱的构造与创作。到目前也没有人去研究建筑中烟囱的美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