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给角色梳理行为逻辑吗?”
顾澜不经意地道:“会啊,而且我有强迫症,哪里梳理不通就会很难受。逻辑链是观众理解角色,和角色共鸣的重要东西——可是想想也挺荒诞的,昆汀不就是要告诉我们,现实中的人某些行为,往往是没有逻辑的。艺术在想象的空间里伸展翅膀,却被名为‘逻辑’的链铐束缚了。”
言烬息没有再出声。
顾澜看得很专注,也没有觉得聊天内容有什么问题。
下一刻,言烬息忽然就到了顾澜身边,揽着腰让顾澜转过来面对自己。顾澜微微一惊,措手不及地也没有太多反抗。
☆、第 13 章
只见言烬息那双眼深深地盯着他,忧郁迷茫。
顾澜下意识推了推,表达拒绝,勉强稳住呼吸:“言烬息,你不是真要和我……吧?”
这一瞬间,他看着言烬息异常认真的眼神,不禁还怀疑了下,言烬息的性幻想对象难不成是这身原主“顾楚”?!
言烬息一把把他提到了沙发上,手掌随即轻轻按在顾澜腿根内侧。
顾澜感觉又想错了,言烬息的动作并不带着下流的意味,反而是极具威胁暗示。
“我不是小看你,可你只是个……”
言烬息盯着他的眼底深得不见温度,轻轻逼问道:“你为什么要突然说有些事和有些行为的发生,是没有逻辑的?”
顾澜表情警惕起来:“我只是看片感慨……”
“你老实回答,不然我也许真的会做不人道的事,让你终生难忘。”这次言烬息一点笑意也没有,声音沉沉散发出狠劲,配上他那张文雅的脸,简直让人难以置信,“你最后说的话,是不是从别人那听来的?”
“哪句?”
言烬息眼眸动了一动:“‘艺术在想象的空间里伸展翅膀,却被名为‘逻辑’的链铐束缚了’这句。”
“……只是普通的一句句子,不记得哪里看来的,别的地方也出现过吗?我随口说说的。”
“你确定不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
顾澜确实是无意识地说的,没好气问:“你还听谁说过?”
言烬息盯着他,略微后退了一点,按着顾澜的手也微微慌张地挪开了。
他仿佛情不自禁地唤了一声:“……顾澜?”
--
半年前——
那是准备要开机《青澜》的时候,主创团队及重要的几个角色演员都在第一个拍摄地集合了。
《青澜》是部文艺片,这是言烬息熟悉的领域,他对这种剧本的角色更懂得如何把握。
所以顾澜一跟他汇合,就尽量多地抽时间跟他讨论角色和对手戏。
小众文艺片不是类型片,会有别具一格的故事结构和非线性的叙述,要从中将人物的情感历程剥丝抽茧出来,难度比商业片大很多。
《青澜》的故事一共分三部分,是穿插讲述的,分别为两个男主的少年、青年和成年时期。剧中的“方青天”和“乘澜”在少年时期有过一个假期的玩耍相伴,他们在海边戏水打闹,却并不知道彼此心中已有了悸动;到青年时期再遇,彼此掩藏不住感情,放肆任性地选择相爱,但也只是那一个暑假,他们约定假期结束后,就分手,留给彼此最美好的印象;谁料到成年之后,两人又一次偶然相遇了,那时候“方青天”对“乘澜”的爱更疯狂更浓烈,对“乘澜”来说成了负担。
在接近结尾的地方,有段台词是顾澜很喜欢的。
“如果停留在那个夏天,方青天,你就是我的青色天空。”
“可是那个夏天以后,乘澜,你就是我心里怒啸的狂澜。”
然后乘澜沉默了半晌,说:“原来我们从来不曾相爱过。”
顾澜和言烬息讨论了这段戏。
按顾澜的理解是,对“乘澜”来说,他爱的是那个夏天的“方青天”,而“方青天”爱的是那个夏天以后在他心中逐渐滋长成剧毒的“乘澜”。他们的爱在时间上是错过的。
言烬息的理解和他不同。
顾澜在角色处理上是很强势的,当即听完言烬息的解释,反驳道:“为什么?乘澜怎么会从未爱过方青天?”
言烬息看了他一会,才平静道:“是‘青色天空’。天空是遥远的,乘澜只是一直在看而已,在向往。而方青天却是身陷狂澜中,狂澜把他每一寸皮肤都浸透了,淹没了他,几乎让他窒息。”
听完言烬息的这番话,顾澜陷入沉思,片刻后,他道:“我不确定导演要的是不是你说的那样……”
接着,他淡淡笑了下:“不过,听起来有点像是——艺术在想象的空间里伸展翅膀,原来却是被名为‘逻辑’的链铐束缚了。”
言烬息疑惑地审视他。
顾澜说:“你看,我只顾着注意上下文的逻辑关系了。”
如果是以言烬息的理解为准,那么“乘澜”从头到尾只是在向往着“方青天”,他并没有和“方青天”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