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主人的时候,我经常被人好奇的问及以下三个问题。这都是让我费神的终极问题,在此一一作答。
问题一:我为啥还在读书?
在网上,偶尔遇到陌生人的时候,对方总会充满好奇甚至略带鄙夷的问我:
“你这么大了,为什么还上学?”
“你读这个专业有什么用?”
“你怎么还没结婚?上学耽误结婚可不好。”
“这个专业毕业了能找到什么工作?”
“你家里人怎么也不着急?”
一开始被问这种问题,我都能感觉屏幕另外一端,对方审视的目光。我会惶惑的解释:“第一blabla,第二,dadada,第三……”仿佛我真的做错了什么。
现在,我对这种问题习以为常了。一般我会简单地说:“哦。”友好一点的话,我会说:“我挺喜欢(擅长)做学术工作的。”遇上不友好的,我会讲:“我爷爷活了100岁啊。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他从来不多管闲事!”
前贴里,sis里也有位仁兄真的回帖鉴定我“读书读傻了”。嗯嗯,你棒棒哒,记得别让令郎令爱读书呦~从小在田野放养更健康!
被问得多了,我才感觉有必要解释一下——
第一,我不谦虚也不吹牛的讲,我比绝大多数人聪明,也比绝大多数人有耐心,并且比绝大多数人能吃苦。对,做学问是冷板凳,生理上很苦,远胜搬砖。至于证据么:大多数人没有读长篇文章(一千字以上就算是长篇了)的耐心,也缺乏对文字的理解能力。
第二,我家并非大富大贵,但也衣食无忧。读书人没有为温饱奔波的,这是需要专注的事业。而且,学历和能力是紧密相关的。那些反智主义的心灵鸡汤,诸如“博士给小学毕业的老板打工”,“比尔盖茨中途辍学”。那是极少数,大多数没文凭的人都在搬砖。学历给人生带来的稳定和对不可测因素的减少,是别的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朝不保夕的Cao心和劳累,对高学历人才来说是不存在的。实际上,也没有哪个工作能完全保证每周两个整天的工作,其余休息外加寒暑假。
第三,我喜欢求知,我对什么都很好奇。你努力工作就该领工资,这是必然的因果联系,其中只有成就感。我读书,和那些无法谋面的人交流的时候,除了成就感,还有好奇心被满足的快感。
有人问我这个专业有什么用?现在看完全没用。勾股定理被发现的时候似乎也没啥用。所有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成就,都是一点一滴积累成的。你每天搬的每一块砖,都是为城市建设做贡献。也许那栋楼你住不起,可是你可以看着别人幸福的搬进去。这是学术研究的意义。
引龙应台先生的话:“社会就像一个巨大的滚动着的车,总有人在里面自顾自地行乐。所幸的是,总有人探出头来看看这辆车究竟跑在哪里。”
我们搞文史研究的,是希望大家别跑偏,别忘了当初为何起跑,最后又想去哪里。
【我是文科,大概绝大多数理工科研究也有相同或相似的目的吧。】
还有一部分人,听说我自诩读书人,为表亲近和认同感,表示自己虽然很忙,没有空读书,可是听广播看电视不少,经常上网看信息,朋友圈和空间天天刷个不停,因此认为自己博闻强识。坦白说,我对这种人无法表示任何认同感。大家都很忙,看书少很正常,没必要装作博学。
脑袋装满了垃圾信息和空空如也一样糟糕。网络和电视等等媒体对信息是经过某组织Jing心筛选的,还充满了商业味道。而书本,从撰写到校对再到出版,层层把关,纸张运输和售卖的成本会限制它的质量,让它少说废话,不至于那么不靠谱,至少,比大多数媒体要可靠。再说,获取知识就得用工具书,目录书,这些都是媒体不具备的。缺了这一环,你获得的所谓“知识”都是松散的,无法对你的人生起到实际帮助。
比如“百家讲坛”,对我而言,其中讲文学的内容基本是在说书,史书上三言两语的话,被学术明星讲得天花乱坠,就像亲眼所见。商业运作没有不对,可是,你因看这个节目,就来和我冒充自己也很有知识,那我就表示&%¥@#……
问题二:我为什么选择作m?
我是m,是我的性取向,意味着我对异性的看法和冲动与大多数人不同,而且,对于疼痛等外在刺激的反应会有不同的体验和应对,请注意——我说是“不同”,没说“错误”。
绝大多数男性的冲动,都反应并且集中在视觉听觉以及升值器,而我,视觉听觉味觉都一般重要,而且,和女性相似的,我对触觉的反应更敏感。
小时候,我误以为我仅仅是怕痒而已。直到本科的某一天,我在教室写卷子,一个女生开玩笑的站在背后拉了我的耳垂,当时我的手就握不住笔,任由笔落在桌上。那是在我Jing神极度紧张的情况下,没有被吓到,而是在一瞬间被触摸给格式化了。那一刻,我可以用耳垂感觉到她拇指和食指的指纹。
这不代表我和别人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