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彼时,因宣帝私生女之风闻,她常为人所欺。我初见她时,同叔父一般,以为她一弱质女儿,受此非议,今后多是坎坷命薄。岂料——”
院墙外的烽火与天光一同淡去,成钰点燃一柱清香,祭与季蒙先灵前,喃喃低语,亦多些许温沉。
“那时,她撕了裙裳,抡起拳头便打了过去,将那些嘲弄她的孩童都打哭了,自己才哭出来。”
“我问她,何以泪不轻弹?她答说,恶人未遭报应前,哭,是对自己的妥协。”
“您看,这样的性子,多固执呀……”
起初,成钰也只是怕这丫头走上歧途,便想拿些旁事让她想开些。教书习字,乃至于谈论国事天下事,也并不避忌着她,渐渐地,她笑得多了,心里再不装着那些身世怨愤,相反之,她心里开始装起了天下。
他救赎了她,却也因此害了她……教她背起了那些本不该属于她的责任。
“她十二岁时,第一次随父上了战场,肩上受了箭伤,京中的贵妇迂腐,嘲曰闺中女子舞枪弄棒以至体态有瑕,恐遭夫家嫌恶。我怕她听了挂心,见到时,她只兴冲冲地向我炫耀她新得的神驹。”
“她总是不让人担心的,不叫苦,也不叫痛。便是每回问起,她又笑着说,世上黎民百姓吃的苦多了,她这般衣食无忧的人岂有叫苦之理。”
“可终究是苦的,不是吗……”
一柱烟华缓缓烧至一半,絮絮低语间,身后一道疲倦的人影自门外走了进来,涓滴血腥,一路蜿蜒至祭台边。
“结束了?”成钰轻声问。
“多谢你,把雪仇的机会让给了我。”季沧亭将滴血的人头轻轻放在供桌上,染血的手接过成钰递来的三柱新香,插在灵前,随后撩起仍溅着血滴的衣摆,跪下来重重地叩在地上。
一下,两下,三下,至额间见红,她扯下发簪,任青丝铺下,拔出匕首削去一缕长发,丢入燃着黄纸的铜盆中。
成钰见了,并未阻止她,凝视着她的侧脸,问道:“既已亲自斩首雪仇,又是何必?”
“我为君,他为臣,明知其有过,不直言指出,致令其遗祸无穷……故,他手上之人命,有我一份。以发代首,算我欠太傅的。”
季沧亭看着那截长发在铜盆里缓缓化为灰烬,看着看着,眼前便模糊了起来。
十年了,亲缘离,山河飘零,孤家寡人……太多了。
她想说些什么,眼前却是一暗,一双修长温凉的手轻缓地捂住她的双眼,缓缓把她僵冷的身躯拥入怀里。
“没事了,可以哭了。”成钰说道。
她本是想拒绝的,一张口,却仅仅发出了一声迟来了多年的崩溃呜咽。
“我……我对不起他们……我谁都救不了,爹……娘,老彭,那些死在战场上,死在战场下的人,要是……要是我再做得好一些,他们……他们本不会死的……我欠他们的性命,我……”
成钰缓缓抚平她沥遍了风雨的长发,静听着她断断续续的哭声,温声安抚着。
“你不欠谁的,若真的难受,我们便去塞外,去江南,去每个失去他们的地方,为他们点一盏灯……山长路远,这一次,我们同去同归。”
烛光逐渐淹没在放亮的天光里,墙外的喧嚣逐渐远去,太阳再一次落下的时候,城头挂起了崭新的皇旗,而很快,不安又急促的脚步声匆匆赶至门外。
“师父。”卫瑾略有局促的声音出现在门外,宛如交功课一般,惴惴道,“……庾大都督率军勤王,京中通王余党与趁机造乱篡位的世家均已掌控,不服造乱者俱已正法。”
里面半晌无声,卫瑾探出半个头,见成钰背对着他,略有慌张道:“师父,我登基之后第一道旨意便是将你削爵软禁,我怕你们不高兴,就来……”
“嘘……”
成钰抬起手指放在唇边,在卫瑾讶异的目光中,他低下头,徐徐绽出一个久疏问候的淡笑。
“小声些,她睡着了。”
……
怀武初年三月,文帝定乱于京都,登基后,平世家、通王之叛乱,整肃朝纲,驱逐权臣。而后一年,削军支,重农桑,一改百年间世家荫庇取仕途之风气,以科举录仕,仅一年间,治下气象一新。
同年间,软禁在国公府的成钰,因卷入世家夺国之案,为新朝臣工所忌,再三弹劾之下,为一洗新朝气象,新帝终于下旨,夺天下世家蓄兵之权,命成钰放归岭南,从此治学,不得复用。
冬腊月,城门外,雪松荫,老地方。
“……世家的时代结束了,往后惟才取仕,像王矩这种傻子大概不会再出现在官场上了,真是本朝一大幸事。”
季沧亭自城门处看罢来年春闱的新政布告,压低了头上的帷帽,刚一回到马车边,就被前来送行的向婉婉塞了一只手炉。
也不是第一次别离,只是此一回别,不知何时能再见,向婉婉多有伤别之想,将自己手绣的护膝放进季沧亭的马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