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小灾的基本全都硬抗,身体好的扛过去,身体不好的就完蛋。
好不容易镇子上有个药铺子,还有药没大夫,药铺子老板是个半吊子。
这回好不容易有个有名有姓有真材实料的小大夫坐诊了,不管哪不舒服都跑来看一眼,十个铜板的诊费,许多人家也是出得起哒!
而文景辉认为大家都是穷苦人家,看一次病不知道要鼓起多大的勇气,能不费钱的他绝对不用,都是用一些在现代的家庭常识小技巧来解决问题,只有极少数的才抓药,也就二三十个铜板的价格,多了他也不要。
文景辉是彻底出名了。
连九河镇上都有老熟人过来看病,九河镇的药铺子还想聘请文景辉去坐诊,后来看到文景辉家,那药铺子老板根本就没进门,转身就走了。
看人家这架势,有家底有药房,又有患者,他就是给开再高的工钱,人家也不会去啊!
不过文景辉忙不过来,他不可能天天看病,所以规定了只上午看诊抓药,下午他要读书。
“我家孩子都要四岁了,现在开始启蒙。”文景辉对自家儿子很重视,觉得四岁的儿子,又这么聪明,绝对不能浪费了。
“小大夫,你还办私塾?”老大娘惊讶的问文景辉。
“只是自家村子里的几个大孩子,读书考功名是不行了,但是认识一些字,不做个睁眼瞎倒是可以。”文景辉的确是这么做的,尽管纪纲穆肃他们回来的机会少,可每次回来,文景辉都要捉住他们,教几个新字,考一下原来学过的东西。
文景辉对学习抓得很紧,要不然他们练习写字的宣纸,不会多到都够包装蔬菜的了。
第019章 第一个一千两
“可能收下我家小孙子?”老大娘不好意思的恳求道:“我家小孙子就喜欢读书识字,可惜,这镇子上的学堂要的束要一年一交,我家也没那么多余钱,不求他多出息,不做个睁眼瞎就行,束可能要半年一交。”
文景辉想了想:“大娘,现在不急,明年我们岗子村要大兴土木,到时候会起个学堂,统一授课,束也会酌情适量的收取,您老别着急。”
这位老大娘本来就是因为着急上火才起了一嘴的泡,再着急可就火上浇油了。
“真的吗?”老大娘几乎是惊喜的追问文景辉。
“真的,我是里长,我说了就算!”文景辉拍着单薄的胸膛保证。
老大娘兴高采烈的回去了,宣传开了,花草村的人都要乐疯了!
现在,花草村的妇人们,都接了文景辉的棉被活,虽然纪家舅妈没有明说,但是她们都自觉的不卡油,只留下点针头线脑,棉花更是一斤没有浪费,都给缝进了被子里。
纪家舅妈给文景辉送来了绷带。
“你看看,是不是你要的这种?”
“是!就是这种!”文景辉看着眼前没有经过漂染的原色绷带,心情舒畅的不得了。
“这种绷带挺好织就,让纪绣织就行!”纪家舅妈没多想,就将小女儿给贡献了出来,不用她做别的,就织布好了。
“简单的话,就分出去,舅妈,我这也要的多呢!”文景辉可不想压榨童工,小纪绣才多大啊!
“这你也多要啊?”纪家舅妈一听就有些郁闷了,绷带什么的,能做什么呀?这么松松垮垮的,连亵衣都不用这样的布料。
“要的啊!要很多!”文景辉一本正经的求着纪家舅妈:“舅妈……!”
这句“舅妈”叫的好几个波浪线在后头缀着。
“知道了知道了,我这就安排。”纪家舅妈又领了个活计,找跟纪绣差不多大的小丫头片子,纺线织布,要说严密的土布她们织不了,这样的,哦,绷带,肯定没问题啊!
于是花草村的小丫头们也都有了赚钱的能力。
各家都有一些纺车织机,只是大小新旧不同而已,而文景辉规定的绷带,纱布,都有一定的规格,肯定的说,她们都能织的出来。
而且文景辉为了能多出绷带纱布这样的医疗用品,将来能起到大作用,甚至动起了改革纺车和织机的心思。
不过到底没敢真动手,现在,还不是时候。
纪家舅妈规定了,一丈长两寸宽的绷带,十个铜板,一丈长三寸宽的纱布,十五个铜板。
这是加工费,小丫头们领回去的都是成捆的棉花,需要纺成线,再织成布。
两道工序,这些工钱已经很高很高了。
腊月初一,菜屋出了一批果实类的蔬菜,文景辉趁机又走私了一大堆空间里的蔬菜进去。
这会因为人手少的关系,文景辉没少倒腾,最后竟然出了一千根茄子!
“好像咱们没那么多茄子啊?”因为天天在菜屋里照顾蔬菜,小丁和纪绕特别的上心,记得自己养活的茄子秧苗上,好像没挂那么多茄子来着。
文景辉一听就有些手脚发麻了,他一高兴,有点儿偷渡大发了,明明才三百来根可以采摘了的茄子,愣是弄出了一千根。